临床资料: 男,51岁,主诉发现黑便10日,10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乏力,无明显腹痛、腹胀,无恶性呕吐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血常规化验84g/L,于外院予营养支持、止血、输血等治疗后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68岁,以“进食后吞咽困难2个月”为主诉入院。食道增强CT提示:食管自胸廓入口处至下段粘膜下见一巨大混杂密度影,范围约6.2x4.6x24cm(左右径x前后径x上下径),平均CT值约15HU,其内密度不均,局部见极低脂肪密度影及化影,食管管腔受压明显变窄,局部管腔及管壁显示欠清,病灶上缘邻近气管后壁增厚,可见纵行条状软组织密度影,与食管病灶关系密切,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轻度强化。
大体所见: 灰白色组织数块大小共约13*12.5*11cm,切面灰白实性质韧。
临床资料: 女,54岁。主诉:因“检查提示肝占位性病变近一个月,为明确诊治”入院。现病史:患者近一个月前因排稀便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检查提示胰腺占位、肝占位性病变,现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入我科,患者近来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恶心及呕吐,饮食差,睡眠可,小便正常,体重1个月内下降约2kg。
临床资料: :男,34岁,间断腹痛腹胀6月余,CT:小肠梗阻,梗阻部位位于右下腹,小肠管壁增厚,部分扩张小肠管壁多节段略增厚,肠系膜、大网膜多发淋巴结影
临床资料: 男,7岁,间断腹泻1年余病程:反复腹泻1年,黄色稀糊便,每日2-3次,偶达4-5次,伴脐周痛,口服益生菌效果有限。7个月前因粘液脓血便、发热住院,诊断为沙门菌感染、结肠炎症,予美罗培南等治疗后好转,但出院后仍反复发作。近半月大便糊状,无血丝,无便血或黑便,无呕吐及腹痛。既往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8年11月确诊,2021年接受CAR-T治疗,目前完全缓解;无传染病、手术外伤史,否认消化系统疾病史;无药物或食物过敏。
临床资料: 患者女79岁病史:2025年5月因右锁骨区肿物逐渐增大伴局部持续性疼痛,影响饮食及睡眠就诊,于2025年7月外院行胸部CT示右侧锁骨胸骨段病变,右肺中叶多发GGO,部分肋骨不规整,双侧肩部关节考虑退变,胸椎12椎体治疗后改变,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并行右锁骨旁软组织肿物穿刺,病理回报:穿刺组织见多量软骨样基质,内见散在稀疏的软骨样细胞,伴软骨分化的肿瘤待除外,请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与患方沟通行PET/CT提示:右侧锁骨头、右侧髂骨多发FDG代谢增高灶,颈胸部多发FDG代谢增高淋巴结,考虑恶性,转移瘤可能;胃体两处FDG代谢增高灶,考虑恶性,建议胃镜检查。后行胃镜示胃底、胃体小弯前壁(2处)、胃窦前壁、胃体上部后壁(2处)共见5处Ⅱc型病变,病变边界锐利,似断崖样改变,大小约0.4-0.6cm,内部局部腺管小乳头样或消失;胃体下部前壁(2处)见火山口样隆起型病变,中央深凿样溃疡病变,分别取病理。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及食欲欠佳,二便如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辅助检查:骨ECT:右侧锁骨、右侧肩胛骨、右侧肱骨上段及右侧髂骨核素摄取增强,首先考虑恶性转移。检验报告:凝血酶原时间13.9s↓,纤维蛋白原5.22g/l↑,D-二聚体4.54mg/l↑,白球比值1.0↓,血沉87mm/h↑,红细胞计数3.7810^12/L↓,血红蛋白110g/l↓,中性粒细胞7.8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77.3%↑,淋巴细胞比例16.9%↓。胃镜:胃多发Ⅱc型病变;胃体Ⅲ+Ⅱc型病变,考虑低分化?慢性萎缩性胃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