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020
临床资料: 中年男性患者,发现右耳后肿物8年。于右耳后见一大小约4x2cm肿物,表面光滑,质韧,界清,活动度欠佳,无压痛。
大体所见: 右耳后新生物:灰褐色不规则组织一块,大小3.2x2x1.5cm,切面褐色,质地细腻。
临床资料: 男,36岁,以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年10个月,腹胀2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前10年10个月因“腹胀不适,乏力”就诊当地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40*10*9/L,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当时无其他不适,求诊三明市医院,经骨髓穿刺术等检查,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予化疗1疗程后出院(具体不详)。出院后于我院门诊随访,长期口服“羟基脲”1.0qd,未定期复查血常规(具体数值不详),服药期间无牙龈出血、骨痛、面色苍白、发热、咳嗽等不适。10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疲乏,伴纳差,进食量减少约1/3,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无颜面红紫、胸闷、心悸、无畏冷、发热、等不适。求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院,予查骨髓象(髂骨):粒系增生,红、巨二系增生减低骨髓象。骨髓象(胸骨):粒红巨三系增生骨髓象。嗜酸细胞易见。骨髓病理:结合病史,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骨髓纤维化。染色体核型:46,XY(12),可见12个正常细胞核型。融合基因检测:融合基因BCR/ABL(P210):阳性。10个月前转诊我科,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继发性骨髓纤维化”,予“甲磺酸伊马替尼”靶向治疗。住院期间,合并“急性不完全肠梗阻、急性胃肠炎”,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甲磺伊马替尼”等药物,不定期复查血常规。B超:1、肝大,肝内多发实性占位(性质待定),2、胆囊壁增厚,3、脾大,4、腹腔大量积液,5、双肾未见明显占位。CT1、肝肿大,肝脏多发占位,考虑血液病浸润灶可能,2、大量腹水,腹腔后多发肿大淋巴结
大体所见: 骨髓:淡棕色穿刺组织一条,长0.8CM,直径0.2CM,实性,质硬。
临床资料: 男,55岁,左腹股沟区囊性肿物1个月。彩超、CT示左腹股沟区1个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1、左斜疝,2、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待查
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停经8+5周,彩超提示宫内早孕(双活胎),停经25+1周彩超提示左胎胎儿左腋下不均质实质性团块(6.1*5.5CM)。停经28+4周复查彩超提示左胎儿死胎伴胸、腹腔积液伴全身皮肤水肿,右胎儿活胎,住院予保胎治疗。现停经30+2周,因出现不规则下腹痛,临床以自然早产临产急诊入院行剖腹产。术中娩出一活女婴及一男死胎。术后胎盘送病理检查。
大体所见: 查双胎胎盘,胎盘独立,胎膜融合,A胎大小20*15*2.5CM,切面暗红色,B胎16*14.5*2.5CM,切面灰白灰红色,余无特殊。A胎镜下呈慢性绒毛膜羊膜炎表现,余无特殊,此读片为B胎盘胎盘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