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断及诊断依据: 上皮成分的肿瘤细胞部分呈腺管、筛状结构,核浆比高,核异型性明显,部分成管囊状结构,肿瘤细胞呈靴钉样,胞浆嗜酸性,核仁明显,ER(-),p53弥漫强阳(>80%),NapsinA(-),HNFB-1(+);子宫内膜间质成分肿瘤细胞大部分呈圆形,异型显著,见较多核分裂象,细胞间见毛细血管,最终诊断为子宫内膜癌肉瘤(癌成分为透明细胞癌,肉瘤成分为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临床资料: 患者女,64岁,绝经后阴道流血2月余,超声显示宫腔内见一高回声,最大径5cm,周边血流信号丰富,考虑癌,遂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大标本见子宫大小10*6*2.5cm,内膜厚0.1cm,肌壁厚1.4cm,宫腔内可见一肿物,大小5*3*2.5 cm ,切面灰白灰红质软韧,侵及深度<1/2肌层,肿物下段紧邻宫颈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