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例
下一例

沈阳市妇婴医院

临床资料:   患者女,41岁,主诉“月经量增多伴痛经2年余”。 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孕10周大小,形不整质中,宫口外见4?3厘米暗红色赘生物,根部未探及。 超声:子宫大小6.4?5.8?5.0厘米,宫腔下段及宫颈管内见宽约1.7~2.3厘米条形低回声,向上起源处显示不清,见条形血流信号。回报:黏膜下肌瘤? 核磁改变同超声。 大体所见:子宫下段黏膜表面见一凸起肿物,黏液胶冻状,大小3.5?2.5?2厘米,宽基底。浆膜面光滑。

A8-7
赞 (0) 评论数 (1)
专家解读(最终诊断) 2023-04-11 13:39:57
诊断依据:本例肿瘤由分布于丰富的黏液基质内的卵圆形、梭形细胞构成,核分裂偶见,细胞大小不一,轻度异型,呈舌状、岛状于肌壁间浸润生长,分隔子宫肌壁平滑肌纤维,间质内散在分布着大量薄壁小血管及簇状分布的特征性螺旋小动脉。肿瘤的浸润模式及形态学特征提示肿瘤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而 CD10 弥漫阳性,肌源性标记物为阴性,进一步支持 ESS 的诊断。Ki-67 增殖指数约 5% ,且肿瘤细胞异型性较轻,提示本例应属于低级别而非高级别。按照新分类即归为低度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有丰富的黏液样间质,因此诊断为黏液样低级别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