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读片二期第2例,讨论小结与点评: 病人男,53岁 颅内占位,活检组织。一千多人次浏览,仅12人发表讨论意见,正确诊断或考虑到恶性黑色素瘤的仅6人(50%),而且其中2人考虑转移性恶黑,2人非首选考虑恶黑。另外3人考虑淋巴造血肿瘤或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或浆母/间变型;2人考虑胶质母细胞瘤;有考虑转移小细胞癌的; 有考虑小圆细胞肿瘤的;有考虑横肉的。有诊断意见又有描述的3人,值得大家学习!如“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病理科 张建刚 小细胞恶性肿瘤,伴广泛出血、坏死。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亲血管性,粘附力稍差。余未见有意义的结构及细胞学特征。需结合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综合判断。1、除外小细胞癌转移。2、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如浆细胞瘤)。3、恶性黑色素瘤必须要除外”。 反复看了这例远程切片同志,就会长见识。虽然发生在颅内的恶性黑色素瘤少见(可以原发),但这例组织病理学和形态特点也很典型,似腺非腺,似肉瘤,非肉瘤,似胶质肿瘤,非胶质肿瘤,似淋巴造血,非淋巴造血肿瘤等等,形态四不像时就要想到恶黑。重要的是全面观察切片,避免一叶障目;尤其关键的是看到黑色素;要认识细胞内外的黑色素颗粒,与含铁血黄素区别,要有HE切片下观察的基本功。可能大部分同志认为是陈旧性出血的含铁血黄素,忽略了黑色素的可能。再去看看切片,组织形态较好的区域,核仁也很多,核仁大,红染;黑色素颗粒也容易看到。这例难度大,组织损伤较重,局部出血,干扰思维等有一定原因原因;确实组织固定、切片染色质量、没有免疫组化等等问题,这是基础现状,也没办法强求。这例意见分散,敢于发表意见的人很少;该部位恶黑少见,一些同志想不到或看黑色素颗粒的基本功不到位,甚至以前未见过恶黑。有了这次见识,再看看书,今后就有经验了。与其他肿瘤的鉴别就不能一一讲了;有不同意见可以再讨论(下面附3张典型区域的图片)。还要感谢为远程病理会诊提供这么好的病例的原单位病理科的同事们!谢谢麦克奥迪远程病理会诊平台对读片的支持!